四种不同引进群体的凡纳滨对虾种虾形态差异性分析
2020-06-23分类号:S917.4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摘要】种虾资源的好坏影响着整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产业的发展,从国外引进不同的种虾群体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我国的种虾资源。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种虾(所选种虾均为雌虾,在12~15月龄之间)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PRIMO群体、SIS群体、厄瓜多尔群体和API群体)进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的变异系数除了体质量外,其他均低于15.00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10个性状的比例参数中,头胸甲宽/头胸甲长和腹部宽/腹部长在4个种虾群体中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PRIMO与SIS群体形态差异最小,与厄瓜多尔和API群体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8.861%,其中,主成分1、2、3和4的贡献率分别为32.606%、23.982%、17.569%和14.704%。判别分析建立了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33.3%~67.1%,P2为30.8%~69.5%,综合判别准确率为52.1%。4个凡纳滨对虾种虾群体在某些性状比例参数上差异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形态差异,但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23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1706203);;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19LZGC014);; 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SD2019YY00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盐碱水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的数值研究”(20603022018003)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