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主任激励机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公共投资的中介效应
2020-06-22分类号:F323.8
【部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
【摘要】通过有效的机制激励基层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活富裕”的重要措施。基于激励理论,利用2004—2018年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村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村主任激励机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探讨公共投资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村主任年薪酬水平逐年上升,从2004年的5 500.55元增长到2018年的26 480.49元,年薪酬与考核指标挂钩、以发展经济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和完不成最重要考核指标而扣10%或更多薪酬的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村人均纯收入保持稳步增长,从2004年的3 735.71元/人增长到2018年的12 020.34元/人,但是各地区增长不平衡,江苏省代表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年薪酬和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对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影响;年薪酬通过村集体参与出资的公共投资额来影响人均纯收入。因此,提出了设置合理的村主任考核指标、增加经济欠发达村庄的村主任薪酬和公共投资规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激励机制 农民收入 公共投资 村干部 乡村振兴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333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903185)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现代化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