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文化回应性教学法:内涵、价值及应用

2020-06-15分类号:G752.4

【作者】靳伟  裴淼  董秋瑾  
【部门】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新疆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摘要】文化回应性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本地文化要素关联起来,确保教学内容和文化的适切性,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文化回应性教学法中,关联是教学中处理文化的基本要求,回应是教学与文化关联的基本方式,适宜是教学中文化和谐共生的基本样态,传承则是文化回应性教学的最终目标。文化回应性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改善教学样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文化回应性教学法强调文化是教学的逻辑起点、教学资源和教学目的,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体现为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师和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观念性文化、物质性文化、活动性文化和制度性文化引入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的课程内容和资源。
【关键词】民族地区  文化回应性教学法  文化资源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科研培育项目“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师专业知识建构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2018KYPY006)”;“提高培训转化成效的西部农村教师具身学习模式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9KYPY009)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民族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