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区隔再生还是交融渐进?——藏族大学生的族际交往与族际友谊获得

2020-06-15分类号:G755.5

【作者】郝世亮  范琳俐  
【部门】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关于中国边疆地区多民族高校族际互动形态的判断大致有"区隔再生论"与"交融渐进论"两种声音。本研究以一所隶属于西藏自治区且在异地办学的高校为研究调查点,采取问卷调查法,从族际接触的机会结构视角考察了内地就读藏族学生的族际交往心理、交往行为及族际友谊获得机制,试图为理解中国校园族际交往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证素材。研究发现,伴随着族际接触机会的增加,学生涵养了积极的族际交往态度,发展了积极的族际关系。西藏自治区藏族大学生大多秉持开放、积极的族际友谊态度,受访学生中有87. 5%的人表达了对获得族际友谊的积极期待,有84. 07%的人报告了在大学中结交了其他民族的新朋友;族际接触机会与族际心理距离负相关,具有族际接触经验的学生尤其是获得族际友谊的学生对其他民族人群的友好感知评价更为积极;"族际友谊传递效应"在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中得以延续,中学阶段获得族际友谊经验的学生在大学阶段也更容易与其他民族学生交朋友。研究还发现,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的族际友谊获得与族际接触时间的累计效应、日常生活空间的接近性效应、族际交往经验的传递效应密切相关,即影响学生族际友谊获得的关键原因是族际接触交流机会的多寡。因此,坚持贯彻深化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教育方针、增加各民族学生族际互动增量,对于推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至关重要。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  族际交往  族际友谊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创新社会治理视角的西藏深化藏、汉交流交往交融的条件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XSH013)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民族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