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乳球菌Q-9胞外多糖对鲤先天免疫应答、抗氧化活性和抗病性能的影响
2020-06-10分类号:S963.73
【部门】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产动物疾病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摘要】为研究乳酸乳球菌Q-9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from Lactococcus lactis Q-9, EPS-9)对鲤免疫应答、抗氧化活性以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性能的影响,本实验将提取并纯化的EPS-9 (250、500和1 000 μg/mL)与鲤头肾细胞体外共培养,检测头肾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吞噬活性,以及孵育液中一氧化氮(NO)和细胞因子的合成量。将300尾健康鲤[(47.66±0.43) 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阴性和阳性)灌喂无菌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 PBS),处理组分别灌喂不同浓度的EPS-9 (250、500和1 000 μg/mL),1次/天,连续处理7 d后取血液和肝胰腺组织。随后,阳性组和处理组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阴性组用无菌PBS处理,感染24 h后取血液和肝胰腺组织。分别检测血清中NO和细胞因子的合成量,及溶菌酶(LZM)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肝胰腺组织中的抗氧化(T-AOC、T-SOD、CAT、GSH、GSH-Px和MDA)指标。体外结果显示,EPS-9能显著增强鲤头肾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吞噬活性,并提高NO、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合成量。体内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PS-9灌喂处理能显著上调血清中NO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量,LZM和AKP活性,以及肝胰腺的抗氧化水平。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NO、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量及LZM、AKP的活性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但无论感染与否,EPS-9处理组血清中抗炎细胞因子的合成量均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EPS-9在体内和体外均具备提高鲤的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活性和抗病原菌感染的能力,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中。
【关键词】鲤 乳酸菌胞外多糖 免疫应答 抗氧化活性 抗病能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902361);; 河南师范大学培育基金项目(2017PL19);;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9B240003)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