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洒扫的千秋之变——最简单的劳动教育形式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2020-06-10分类号:G41
【部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摘要】中国先民早就知晓了洒扫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子夏等人认为它在教育上别有价值,然孔门内部对此也有分歧。千载之后的二程与朱熹持调和论,指出"自洒扫应对上,便可到圣人事",解决了纷争。同时,朱熹将其写入学规,成为不少私塾的教育内容,奠定了后八百年的基调。新式教育制度兴起之后,时贤除了注重其在道德上的功用之外,还以卫生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觉其有可改进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基于培养新型劳动者的需要,洒扫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可惜最新的"统编本"有所弱化。在今日,洒扫可以衔接家务劳动与校务劳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尊重劳动者的意识,育成刻苦勤劳的美德,只是训练方面需要得法。
【关键词】洒扫 卫生 劳动 教育 道德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青年预研究项目(2018ECNU-YYJ026)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全球教育展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