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智”到“共治”:高校智库共治共同体的发展导向
2020-06-08分类号:G644
【部门】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目的/意义]高校智库是智库的重要类型,是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智库的发展程度是智库发展与高校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义。[方法/过程]从高校智库的本质特性出发,高校智库受制于支配体系、话语体系、竞争体系,连接政府、学术、市场,是决策信息的提供者、学术知识的生产与贡献者、社会智识的启蒙者,承担着聚合功能。由此,高校智库实现了从“供智”的角色到“共治”的共同体的转型。正是基于此,高校智库内在关系要从共治的共同体这一体系特性出发,探寻高校与智库的关系、市场与智库的关系、政府与智库的关系。[结果/结论]从高校智库发展的聚合功能出发,重新认识高校智库的“共治”共同体特性,需要重新界定高校智库的内涵,反对“擦边球”与“贴牌”,提高知识生产的精准性,减少与事实和问题的脱离,建构中国特色的旋转门机制,维持有效的流动。
【关键词】高校智库 聚合 供智 共治 共同体 旋转门机制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中国道路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D111610);; 东华大学文科繁荣计划项目“新时代我国城市社区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16-10-0108069)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情报理论与实践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