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2020-06-05分类号:S968.22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市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上海思阳水产养殖合作社
【摘要】为探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其肠道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变化,本实验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基于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对46 d和86 d虾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以及养殖水体、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 d时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46 d,水样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底泥和凡纳滨对虾肠道;有35个门、71个纲、155个目、274个科以及277个属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均能检测到,其中虾肠道和底泥间共有菌类较水样中更多。微生物群落随养殖时间发生变化,46 d与86 d的差异性门类为放线菌门、绿菌门、丝状杆菌门、浮霉状菌门和TM6,相对丰度随时间增高。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有相对固定的优势菌群,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主要的门类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纲类为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以及放线菌纲,除此以外,虾肠道与底泥共有的优势纲为δ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以及芽单胞菌纲,从目、科、属的分类水平上看,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菌类相对丰度各异,鲜有明显重叠的优势菌类,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均为一种未分类的属占优势地位,水样中优势属为hgcI_clade,底泥和虾肠道中优势属为ambiguous_taxa。研究结果进一步解释了虾肠道和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随虾龄增长呈现的差异性。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养殖水体 底泥 虾肠道 微生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
【基金】虾类绿色配合饲料的研发与应用[沪农科创字(2019)第3-5号];; 上海市虾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沪农科产字(2014)第5号];; 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项目(ZF1206)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