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区与实现路径研究
2020-06-04分类号:F321.1
【部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全国范围内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空间分异特征,并进行潜力类型区的划分,有助于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与时序安排,针对性提出整治潜力实现的行动路径与政策举措。[方法]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从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并利用多因素空间聚类分析法划分潜力类型区,识别潜力挖掘的限制性因素与实现路径。[结果]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空间差异显著,高值区多分布在华东和东北地区,低值区多为西南和青藏高原区;将全国整治潜力类型划分为11个一级区和34个二级区,优先整治区多分布在中国华东地区,暂不适宜区多分布在西南和青藏高原区。[结论]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普遍较高,各个地区应根据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制定分区分类差别化整治路径与措施。
【关键词】农村建设用地 整治潜力 类型分区 整治时序 实现路径
【基金】自然资源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课题”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