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与经济增长潜力——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据
2020-05-22分类号:F113
【部门】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学院
【摘要】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以及中国亟待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背景下,提出一种衡量整体经济增长潜力的非参数计算方法,将54个潜在国际合作国家视为整体,基于稳健整体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整体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通过引入衡量自身经济发展的技术性效率和衡量跨国合作的结构性效率,分析54个样本国家1990—2014年经济增长和驱动因素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对于潜在国际合作国家,仅凭一己之力改进本国的技术性效率,能实现的经济增长提升空间非常有限;如果加强国际合作,则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结构性效率,进而显著提升产出水平。研究期内样本国家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约为0. 83%,其中结构性效率变化的贡献仅占0. 23%,因而大力挖潜国际合作空间,提升科技创新的跨国合作和技术吸收能力,必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关键词】经济增长 国际合作 技术性效率 结构性效率 技术进步 “一带一路” 绿色生产率 全球化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9MS079)
【所属期刊栏目】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