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设计与物种保护——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例

2000-04-20分类号:X36;X176

【作者】陈利顶  傅伯杰  刘雪华
【部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荷兰国际地球资源学院!荷兰恩斯赫德7500AA
【摘要】以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保护为实例,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中景观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认为在进行景观要素设计之前,应先进行景观适宜性评价,之后进行核心斑块、缓冲区和廊道的设计。①核心斑块 :不仅要考虑斑块的景观适宜性,而且斑块的面积应能维持一定物种数量 ;②缓冲区 :在考虑距离对目标物种影响的同时,还应考虑缓冲区的范围应该覆盖所有的核心斑块 ;③廊道 :需要辨识两种情况,其一是对现存生境廊道的保护,为了避免不同核心斑块被隔离,必须严格保护现存的生境廊道。其二是对潜在生境廊道的建设,在条件允许时,通过植被重建,建立适宜的生境廊道。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景观结构设计  核心区  缓冲区  廊道  物种保护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725101); 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择优支持项目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