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安置形式下流动儿童社会支持、自尊与焦虑的关系比较研究
2020-05-15分类号:B844.1
【部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中心小学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725名小学5、6年级学生(包括300名公立混合校流动儿童、129名公立混合校常住儿童和296名打工子弟校流动儿童)进行调查,考察公立混合校和打工子弟校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自尊与焦虑的现状与关系。结果发现:(1)公立混合校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的社会支持和自尊显著高于打工子弟校流动儿童,其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打工子弟校流动儿童。公立混合校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的社会支持、自尊和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2)不同安置形式下的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其自尊在社会支持与焦虑间都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自尊的中介效应在公立混合校流动儿童、打工子弟校流动儿童和公立混合校常住儿童三个群体间的中介效应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流动儿童 社会支持 焦虑 自尊 安置形式
【基金】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特色研究所项目“留守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模式示范”(项目编号:TSS-2015-06)的研究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特殊教育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