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黑龙江三角鲂的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观察

2020-05-08分类号:S917.4

【作者】胡雪松  李池陶  葛延龙  贾智英  姜晓娜  石连玉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淡水鱼类育种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部淡水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摘要】对产自黑龙江的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的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的形态特征和时间进行观察和描述。对受精卵去膜,在Holtfreter氏液中培育,着重观察去膜卵在原肠胚及后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在水温(23.5±1.0) ℃ 条件下,黑龙江三角鲂胚胎从受精到出膜历时30 h 10 min,历经7个主要发育阶段(卵裂前、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出膜),25个具体发育时期。初孵仔鱼体长为(4.33±0.16) mm,在(25.5±1.0) ℃ 条件下,经144 h,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此时全长为(7.73±0.20) mm。早期仔鱼可根据眼色素沉积、体色素(主要位于头、颈、背部和消化道)沉积、鳔和卵黄囊的变化分为眼色素增多期、体色素增多期、鳔出现期、鳔充气期和卵黄囊完全吸收期等5个时期。黑龙江三角鲂在鳔充气膨大(出膜后96 h)前,无摄食行为。在出膜后96~144 h为混合营养期,适宜将仔鱼转入池塘进行夏花培育。本研究旨为黑龙江三角鲂的资源保护和苗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三角鲂  黑龙江流域  胚胎发育  早期仔鱼发育;
【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9XT060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