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于产权与治权的分析
2020-05-05分类号:F321.1
【部门】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本文在梳理农村土地制度公私争辩的基础上,以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治权"二分关系为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缘由。研究表明,伴随着渐进式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农户家庭层次,现阶段农户享有较为完整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等核心权能和包括入股与抵押融资在内的他项权能,已经可以满足他们土地合理使用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在农民集体层次,土地集体所有制凸显更为优越的制度优势:一是延续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非正式制度嵌入的自治传统,节约了科层组织的设置成本,降低了农地制度的运行成本;二是照顾了集体化时期遗留的所有权主体混合配置的客观现实,兼顾制度稳定性与制度灵活性,有效避免了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可能冲击;三是农民集体是一种双重委托代理治理关系的中间组织,可以有效避免小农户与大政府和大市场进行"多对多"的直接交易,节约诸多交易成本,发挥集体组织"统分结合"的双重优势。因此,需要毫不犹豫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重视土地产权改革从归属到利用转变的宝贵经验,在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治权方面的制度设计,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越性,确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制度自信。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 产权 治权 土地私有 集体所有制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乡区域平衡发展理念下的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研究”(19ZDA088);;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土地确权与土地调整:来自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角逐”(2019R401241);; 2019年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星培养计划(2019015)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学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