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决策因素下区域公共产品的供求失衡——基于博弈均衡的东亚货币合作困境解释
2020-05-01分类号:F821
【部门】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部
【摘要】基于方法论的集体主义,针对东亚货币合作困境的传统解释常常忽视、规避个体决策对区域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事实上,东亚各国在货币合作议题上存在显著的动机差异。个体决策者间的议价能力差异使区域货币合作进程呈现出鲜明的寡头主导特征。以本币区域化为载体,货币合作的主导者实质上扮演了区域公共产品供给者的角色。本文研究发现,多边决策因素引起的低效博弈均衡使这一产品供求关系陷入天然的结构性失衡。供给者对需求者的"成本转嫁",尤其是供给者间日益加剧的职能空间挤占,严重削弱了多数成员国参与区域货币合作的长期意愿。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早期的单边供给结构,基于"产品异质性"的供给多元化对提升供给者意愿均产生了积极的刺激效应,为改善区域货币合作中的低效博弈均衡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非唯一性"显示,当供给者均重视长期收益、围绕本币优势职能空间推进区域化时,供给者间的多边决策将有助于改善博弈均衡的低效现状,并趋向理论上的最优均衡。从实践来看,基于激发策略的新型"竞合关系"有助于提升中日货币间的竞争效率,这或将为脱离区域货币合作的长期困境提供契机。
【关键词】区域货币合作困境 多边决策 公共产品供求失衡 低效博弈均衡 货币竞合关系
【基金】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CGJ045);; 2017年度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2017EGJ002);;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7YJCZH117);; 日本学术振兴会科研项(18K12739,16K17091)
【所属期刊栏目】东北亚论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