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背症”对方斑东风螺主要消化酶及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2020-04-28分类号:S917.4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 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摘要】为探索方斑东风螺消化及免疫系统对“翻背症”的应答机制,采集了健康(对照组)和“翻背症”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方斑东风螺,采用TCBS平板计数法检测螺体内弧菌含量,试剂盒法检测螺体内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等免疫相关酶和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方斑东风螺体内弧菌含量随病情的发展而显著增加,晚期达到最大值。发病早期,CAT、SOD、POD、ACP和胃蛋白酶等酶活性均显著上升。发病中期,POD、AKP、LZM活性均上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病早期;与发病早期相比,CAT、SOD、ACP、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CAT、ACP活性仍显著升高,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而SOD、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发病晚期,各消化酶与免疫相关酶活性均较发病中期有所下降,但POD、ACP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CAT、SOD、AKP、LZM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翻背症”方斑东风螺体内弧菌的暴发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与消化系统均参与了机体病害免疫应答反应,且可以采用CAT、POD和ACP活性作为方斑东风螺“翻背症”的检测评价指标。
【关键词】方斑东风螺 “翻背症” 消化酶 免疫酶
【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8QN304);;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9);; 三亚市院地科技合作项目(2018YD19,2019YD21);; 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NHYYSWZZZYKZX2020)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