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8年海南省人类活动强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2020-04-28分类号:C912.8
【部门】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摘要】定量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为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基于1 k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从总体变化、空间自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海南省1980—2018年人类活动强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18年,海南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2.85%和25.27%。1980—2018年间,仅有城乡、工矿和居民用地面积出现大幅度增加,其他类型面积均减少,其中耕地和草地减少的面积较大,分别减少397.81 km~2和303.02 km~2。②1980年海南省人类活动强度为10.54%,2018年达到12.86%,增长了22.01%。2000年以前基本保持不变,2010年以后增长迅速。③近40 a间海南省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并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海口市、三亚市等城市建设迅速地区。④海南省人类活动强度主要受政府政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的驱动。
【关键词】人类活动强度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海南省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705);; 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2019M650820)~~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