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动的影响
2020-04-21分类号:S931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摘要】为研究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Ommastrephes bartarmii)资源量变动的影响,并分析柔鱼栖息地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本文根据上海海洋大学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中国柔鱼生产捕捞数据,比较2008年正常气候年份与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年份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产量、捕捞努力量以及渔场纬度重心(LATG)的变化;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的海表温度(SST),光和有效辐射范围(PAR)和海表面高度距平(SSHA)3个关键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渔业数据时间为2008年和2015年9-11月,数据覆盖范围为36°~48°N、150°~170°E。结果发现,相对于2008年正常年份,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下的CPUE明显降低,且LATG向南偏移;此外,2015年的适宜的SST和PAR的范围均显著降低,导致适宜的栖息地面积相较于正常年份大幅减少;最适宜的SST和PAR等值线向南偏移,导致有利的栖息地纬度位置向南移动。研究认为,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柔鱼渔场环境不适宜柔鱼生长,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且向南移动,导致该年份柔鱼资源丰度骤减,渔场向南偏移。
【关键词】柔鱼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栖息地指数 时空变动 西北太平洋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405);;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LOF 201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906073);;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ZR1423000);; 上海市水产高峰一流学科资助项目(Fisheries A)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