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为何存在?——一个空间经济学的解释

2020-04-20分类号:F124

【作者】邓仲良  张可云  
【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摘要】要素在产业与空间上的错配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并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本文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2004—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层面、四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城市规模以及考虑空间关联性等角度对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来源于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市场规模与产业选择的三个匹配机制。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在劳均资本相对占优时才会发生,城市规模则通过相对最优城市规模"门槛效应"影响了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市场规模与产业结构"服务业化"正相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大城市提高经济比重的关键,中小城市则应重点构建符合本地优势的工业体系。本文从要素空间匹配的视角为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空间优化和城市产业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也为地区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经济增长  空间分异  产业关联  要素结构  集聚
【基金】“中央在京高校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研究”(2015010017);; 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释放城镇化改革红利的领域与对策研究”(RKSCX2017014);; 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6XNH053)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