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重心变化及其与环境关系
2020-04-17分类号:S931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摘要】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经济头足类,也是我国远洋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根据2004—2015年8—10月份西北太平洋150°E~165°E 、39°N~45°N海域的柔鱼捕捞数据,分析了柔鱼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评估了异常气候事件对柔鱼渔场表温(SST)及渔场重心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8—10月份柔鱼渔场适宜SST范围是13~22℃,且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减小;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显著,且季节性变化与柔鱼的洄游路线一致;各月份渔场重心的聚类结果均分为3类,分别对应正常气候条件、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异常气候事件通过调控柔鱼渔场的适宜温度范围,驱动渔场重心沿东北-西南方向移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渔场SST降低,渔场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正常气候和拉尼娜条件下,渔场SST升高,渔场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关键词】柔鱼 渔场重心 海表面温度 异常气候事件 西北太平洋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SFC41876141);;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19DZ1207502);;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9ZR1423000)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