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不同权重栖息地模型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析

2020-04-16分类号:S931

【作者】冯志萍  余为  陈新军  刘必林  张忠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摘要】茎柔鱼是世界上重要的短生命周期鱼种,其群体对栖息地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根据2006—2014年春季(8—10月)、夏季(11—翌年1月)、秋季(2—4月)和冬季(5—7月)秘鲁外海茎柔鱼渔获数据,结合3个关键海洋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 SSH)和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利用不同权重方案的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来分析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利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of effort, CPUE)与SST、SSH和NPP建立适应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模型,采用算术加权法建立综合适应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依据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的比重来比较不同权重的HSI模型,选择不同季度下的最优模型,并用2015年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茎柔鱼CPUE 和渔场纬度重心(latitudinal gravity centers of fishing ground, LATG)呈现显著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在年际变化上,CPUE基本在2~7 t/d之间浮动,纬度重心基本维持在10°S~18°S之间变化;在季度变化上,冬春季的CPUE高,渔场纬度重心偏向北部海域,夏季,CPUE随着纬度重心的南移而增加,与春季相比,栖息地南移1.5°,CPUE增加6.7%,秋季渔场纬度重心最靠南,CPUE最低。(2)不同季节的最优栖息地模型中的权重方案不同,冬春季最优模型权重方案为案例9,权重最高的环境因子是SST;夏季最优模型权重方案为案例7,SST、SSH和NPP权重相等;秋季最优模型权重方案为案例3,权重最高的是SSH;以上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在每个季度中对秘鲁外海茎柔鱼的栖息地影响程度不同。(3)春、夏、秋、冬各季度最优模型预测的精度分别为84.68%、78.56%、72.74%和68.70%。本文研究有利于了解不同季度时间尺度下环境因子对秘鲁外海茎柔鱼的影响情况,为指导鱿钓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秘鲁  茎柔鱼  栖息地模型  不同权重  环境因子  渔场重心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41906073);;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9ZR1423000);; 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项目(0810000243);;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8PJ1404100)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