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元民族志研究方法及其对教育研究的价值

2020-04-15分类号:K18;G40-034

【作者】桑国元  王照萱  
【部门】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摘要】元民族志方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教育问题的民族志研究。元民族志方法能够基于特定的原则和策略,在批判性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视角对同类主题的现有质性研究成果加以再统整、再解释、再探究,最终产生新知识、新理解和新发现,从而把握现象的本质。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重视对元民族志研究方法的采纳。元民族志研究主要包括交互翻译分析、论据线综合分析和互斥观点的综合分析三种研究策略,以及确定研究主题、甄别相关研究、阅读相关研究、建立关联假设、概念"翻译"、综合"翻译"、分享成果七个步骤。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研究方法,元民族志研究能够用于综合教育领域的质性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升华教育领域内的质性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一是有利于提升教育研究的统整性解释力;二是具有增强教育研究参与者的权力的作用;三是可以通过理论建构、理论解释和理论发展,提升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水平。
【关键词】元民族志  教育科学研究  质性研究  方法论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集团化背景下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FAA19047)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民族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