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三重内涵及其政治经济学阐释

2020-04-15分类号:F121;F0-0;F323.6

【作者】高帆  
【部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主要机制。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从产业、空间、身份视角进行分析可发现其具有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三重内涵。区别于发展经济学经典理论的推演逻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特征事实,但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过程,而是存在着依次递减、多种落差的结构特征,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转化具有契合自身国情的独特性质。这种结构特征导源于我国实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应从政治经济学视角阐释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演变进程。依据这种理解,逻辑一致地提出后续改进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相应理论和政策含义:重视非农化笼统表述背后的结构特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阐释非农化问题;从全面深化改革视角改进非农化进程;注重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重点关注改善农业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非农业化  非农村化  非农民化  经济体制改革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新型城乡关系研究”(编号:17ZDA066);;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从双重管制到双重放权:中国城乡经济关系演变的政治经济学”(编号:16SG06)的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纵横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