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教育劳动女性化:现状、成因及挑战

2020-04-15分类号:C913.68;G40-052

【作者】闫予沨  孟雅琴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摘要】教育劳动是指人有目的地作用于教育对象的相关活动,即利用劳动使受教育者得到发展,满足社会成员对教育的期待。近年来,教育劳动在总量上呈现递增态势。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女性都是教育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教育劳动在分工链条逐级挤压下,逐渐向性别、代际、阶层的弱势群体扩散。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析相关文献与数据发现,教育劳动具有道德性、情感性、长期性、重复性等特点;教育劳动女性化缘于女性一直作为结构性的劳动市场预备军,在教育劳动总量增加的情况下,教育劳动与经济和文化互动,把女性推向了教育劳动主要承担者的位置。教育劳动女性化不仅导致女性教育劳动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还导致女性在复杂性教育劳动中逐渐被边缘化,进而缩小了女性在其他行业的发展空间。教育劳动的高强度和女性化并没有带来青少年一代更为全面、健康的成长;相反,学校作为教育劳动的主要发生场所之一,将大量的教育劳动溢出性转移至家庭。教育劳动分配的冲突加剧着家庭成员之间、家校之间的张力。因此,应重新审视教育劳动的增加、性质和价值,以改善教育劳动女性化的现状。
【关键词】教育劳动  女性化  性别分工  性别教育
【基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课题“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状况调查”(项目编号:2018JSSKT017)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民族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