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龙头鱼群体多变量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2020-04-10分类号:S931
【部门】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
【摘要】采用传统形态学测定和几何框架度量法对中国沿海8个龙头鱼群体(Harpadon nehereus)共计199尾个体的29个可量性状进行了多元数理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排序前7位的主成分,获得累计贡献率达71.481%。主成分散点图显示舟山和潮州群体与其他群体差异较大,其中第1主成分反映了臀鳍大小及腹鳍至臀鳍间的躯体斜向大小差异;主成分2受到双眼间的距离和口裂大小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仅特征值口裂/头长(MCL/HL)、腹鳍起点至脂鳍起点/体长(D_(3)~D_(8)/BL)、臀鳍起点至背鳍起点/体长(D_(5)~D_(6)/BL)和臀鳍基部末端至脂鳍基部末端/体长(D_(7)~D_(10)/BL)在各群体间未检测到显著性差异。聚类树显示舟山群体聚在最外层,与其余群体差异较大,其次为海口和青岛群体,该结果与主成分分析一致。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选取9个作用最大的特征值建立判别公式,样本被判入青岛群体的判别准确率为100%,综合辨别率为66.9%。龙头鱼群体的特征差异未显示出与地理分布相对应的格局,推测不同群体间频繁的交流使得形态差异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较小,环境因子可能是导致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龙头鱼 形态差异 框架法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942611);; 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9J00024);;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9R411013);; 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XJ2019007);;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省一流学科大学生创新性科研项目(1103406021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