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财政学:一个传统的移入与退出

2020-04-10分类号:F812;F091.91;F815.12

【作者】马珺  
【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摘要】20世纪50—60年代既是新中国财政学初建时期,也见证了苏联财政学传统移入和退出的过程。就其理论和实践来源看,苏联财政学是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苏联特殊年代政治实践和计划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的混合物。虽然它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方面作出了首创性的贡献,但其历史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在苏联财政学移植中国之时,其中一些负面特征也参与了新中国财政学的重建,并对其后中国财政学的发展起到了长久的羁绊作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财政学"去苏联化"的目标未能完全实现,这一方面源于塑造苏联财政学的思维模式仍然在当时的中国财政学界起着支配作用;另一方面在那些影响财政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上,当时的中苏两国极为雷同。吸取20世纪50年代中国移植苏联财政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当下中国合理借鉴域外学术资源、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苏联财政学  新中国财政学  马克思主义财政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研究”(14ZDB121);;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A类项目“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研究(2018—2022年)”
【所属期刊栏目】财贸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