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突凸脐蠕孢作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研究
2020-04-08分类号:S482.49
【部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杂草研究实验室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嘴突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rostr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孢子悬浮液与常用农药混配后孢子萌发特性,为该菌株的生产和应用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菌株Y9511为试验材料,通过配制完全培养基及缺少碳源、氮源、磷、硫、钾、铁、镁等元素的培养基,用葡萄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α-乳糖分别更换完全培养基的碳源蔗糖,用Ca(NO_(3))_(2)、(NH_(4))_(2)SO_(4)、大豆蛋白胨分别更换完全培养基的氮源NH_(4)NO_(3),探究培养基对Y9511的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在5~40 ℃、24 h光照/24 h黑暗、pH 3~9的培养条件下探究Y9511的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Y9511与丙草胺、恶唑酰草胺、氰氟草酯、莠灭净、春雷霉素、苯甲嘧菌酯、多菌灵、苯甲丙环唑等8种农药分别混配,探究Y9511和不同农药混配后的孢子萌发率。【结果】菌株Y9511生长需要C、P、S 3种元素,Y9511生长受到N、Fe的抑制,微量元素铜和锌抑制Y9511的生长。缺K和缺Zn的培养基上Y9511基本不产孢,缺S的培养基产孢量较完全培养基高,为3.76×10~(6 )mL~(-1);5种碳源中,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为1.47×10~(6 )mL~(-1),4种氮源中,NH_(4)NO_(3)为氮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为1.47×10~(6 )mL~(-1);Y9511在低于15 ℃和高于35 ℃的条件下产孢受到抑制,32 ℃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值,为8.15×10~(6 )mL~(-1);pH在低于3.02和高于9.50时,产孢量较低,pH为6.28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值,为2.77×10~(6 )mL~(-1)。30 ℃时孢子萌发率最高,达98.5%;pH为6.24,孢子萌发率达到最大值,为85.8%。8种农药对孢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0%~89.4%。Y9511与供试农药氰氟草酯相容性最好,3种处理浓度下抑制率最高仅为7%;其次是多菌灵,3种浓度下抑制率为7.8%~19.5%;相容性最差的是苯甲嘧菌酯,其抑制率为25.1%~85.4%。【结论】嘴突凸脐蠕孢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2 ℃,pH值为6,K和Zn为菌株培养的必需元素,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铵;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 ℃,最佳pH为6 ~ 7,与农药氰氟草酯混用后孢子萌发基本不受抑制。
【关键词】嘴突凸脐蠕孢菌 最佳培养条件 产孢量 孢子萌发 农药相容性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201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2039)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