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橄榄蛏蚌繁殖类型与性腺发育观察
2020-04-02分类号:S917.4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美淡水贝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 阜阳市水产管理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淡水鱼类遗传育种与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摘要】鉴于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 Heude)自然资源的衰退状况及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本文对淮河橄榄蛏蚌繁殖类型和性腺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橄榄蛏蚌为短期孵育型,繁殖期从3月至6月初,3-5月为繁殖高峰期,发现的最小怀幼雌蚌为2~(+)龄;雌蚌内外2对鳃丝均可作为育儿囊,属于外鳃类的四生型,一次怀幼数量在134.9万~402.1万只。以雌蚌怀幼为第一判断标准,并结合卵巢组织切片,确认中国橄榄蛏蚌为一个繁殖周期内多次排卵繁殖类型。雌雄生长未见显著差异。橄榄蛏蚌性腺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及休止期5个时期,卵巢和精巢发育基本同步。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均显示:卵母细胞通过直径约5 μm的卵柄与滤泡壁相连;早期卵母细胞(直径小于17 μm)表面无细胞膜,而后期卵母细胞(约40 μm)表面出现明显的卵黄膜。橄榄蛏蚌精子为鞭毛型,头颈部呈子弹头形,最宽约2 μm;受精卵表面存在明显的卵膜孔,直径约1 μm,表明精子不能通过卵膜孔全部进入卵母细胞而受精。本研究成果旨为突破橄榄蛏蚌的人工繁育及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并为其他珍稀濒危蚌类的繁育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橄榄蛏蚌 繁殖类型 性腺发育 怀幼雌蚌 受精孔
【基金】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20183026);; 阜阳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18053126);; 中央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9JBFZ03);; 长江办2019年物种资源保护项目(YYJZHC201921301350082)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