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标识性分子大容量反应体系提高ELISA灵敏度
2020-04-01分类号:TS207.5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摘要】【目的】为预防和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在前期探明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鉴别标识性分子PO8蛋白的基础上,欲研究建立高灵敏、大容量反应体系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技术,为污染源头监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用干菌丝作标识性分子PO8蛋白的参考物,以高压均质制得的黄曲霉菌裂解液为检测抗原,纯化后的PO8-VHH作包被抗体,产毒菌株多抗作检测抗体,抗原、抗体分别以200μL/孔加入到96孔酶标板,进行大容量反应体系夹心ELISA法的试验。优化相关理化因素,以阳性孔OD_(450nm)≥1.0,阳性孔OD_(450nm)/阴性孔OD_(450nm)较高为原则,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建立标准曲线。并通过样品添加回收试验、重复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对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进行性能评估。【结果】通过棋盘格试验确定了最佳包被抗体浓度为3.0μg·mL~(-1),最佳多抗的工作浓度为2.5μg·mL~(-1)。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最佳抗体包被条件为4℃过夜,最佳封闭液为3%的BSA,最佳封闭条件为37℃封闭2 h,最佳多抗作用条件为37℃反应50 min。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建立了夹心ELISA方法的标准曲线,对黄曲霉菌检测限可达到0.1μg·mL~(-1),比前期报道的常规容量反应体系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该方法特异性强,与青霉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赭曲霉菌均无交叉反应,且检测非产毒黄曲霉菌株信号值较低,接近于阴性值。重复性试验显示,板间变异系数为1.5%—5.8%,板内变异系数为0.4%—3.2%,均小于7%,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采用该方法对花生、玉米等农产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在81.9%—109.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大容量反应体系夹心ELISA方法可快速、高灵敏地检测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为从源头上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了新的快速、方便的检测技术支撑。
【关键词】农产品 黄曲霉菌 纳米抗体 ELISA 标识性分子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6025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1665);; 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2018ABA081);;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CFB33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