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村史馆治理及其逻辑——以上海市曹杨新村村史馆为例
2020-03-26分类号:G249.27;D422.6
【部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摘要】村史馆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及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项目。通过对上海市曹杨新村村史馆的案例研究,呈现村史馆的治理路径与治理逻辑。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发现,为了传承曹杨根脉,曹杨社区打造三种村史馆空间形式,其中物质形式的村史馆用以再现日常生活,虚拟形式的村史馆用来弘扬传统文化,象征形式的村史馆用作传递价值观念。曹杨新村村史馆的创新实践表明实现村史馆的有效治理需要开发空间的社会性、拓展空间的文化性、建构空间的政治性。在未来村史馆治理中,应当立足于空间理论的指引,合理规划和开发村史馆,使之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更积极的效用。
【关键词】空间生产 公共文化 社会治理 村史馆
【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编号:18PJC077)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图书馆论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