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特征、成因及启示
2020-03-25分类号:F326.11
【部门】中国水稻研究所
【摘要】[目的]粮食生产波动的本质是粮食生产发展变化规律问题,分析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对1978—2017年中国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波动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粮食总产波动对单产波动最敏感,对三大作物中的水稻波动最敏感。根据波动特征,粮食总产的短期波动可分为4个阶段。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面积、单产以及总产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成因有所差异。[结论]中国粮食生产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需要警惕国内外粮食市场异常变动;粮食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粮食总产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防范粮食生产超常波动,首先要防范水稻生产超常波动;粮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关键词】粮食 生产波动 超常波动 H-P滤波分析 成因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粮食主产区作物种植模式资源效率与生态经济评价”(2016YFD03002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6YFD0200800);; 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预算项目“农业技术试验示范”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