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硒酸钠促进大豆芽苗菜下胚轴花青苷合成的机制
2020-03-25分类号:TS264.4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亚硒酸钠(Na_2SeO_3)对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合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大豆芽苗菜(品种:‘东农690’)为试验材料,处理组为8μmol·L~(-1) Na_2SeO_3根施培养的大豆芽苗菜,对照组为不加Na_2SeO_3的1/4 Hoagland培养液根施培养的大豆芽苗菜。采用酶标仪测定光照0、12、18、24和36 h时,大豆芽苗下胚轴花青苷总含量、H_2O_2、MDA、■含量和花青苷合成过程中关键酶(PAL、CHI、CHS、DFR、UFGT)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主要单体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测定花青苷合成的结构基因(PAL、4CL、C4H、CHS、CHI、F3H、F3′H、DFR、ANS、UFGT)以及转录因子(MYB75)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Na_2SeO_3处理组花青苷总含量和单体(除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H_2O_2、MD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花青苷总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光照18 h时,对照组和Na_2SeO_3处理组中H_2O_2、MDA含量较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11和1.05倍。但花青苷总含量在光照12 h时已显著增加,约是对照组的1.72倍;光照18、24和36 h时,Na_2SeO_3处理组的H_2O_2、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a_2SeO_3处理组花青苷合成的关键酶活性与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与对照组相比,8μmol·L~(-1) Na_2SeO_3处理组的大豆芽苗菜光照36 h,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花青苷合成的关键酶含量、关键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表达量均提高,下胚轴花青苷总含量提高了61.86%。
【关键词】亚硒酸钠(Na_2SeO_3) 大豆芽苗菜 花青苷 合成 氧化胁迫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2360)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