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关键技术及优化模式
2020-03-25分类号:F326.3;X22
【部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摘要】黄河源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草牧业生产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改善当地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发生严重退化,对源区草牧业生产、区域生态安全和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但草地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系统梳理了高寒地区草地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凝练出区域适宜的黄河源区草地生态保护与生态草牧业发展技术体系,基于草畜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了区域功能耦合发展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对源区退化草地管理与生态草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上述工作对推动黄河源区草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黄河源区 高寒草地 草地退化 生态保护 草牧业 人工草地 高质量发展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3060603;XDA2005010406);; 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科研和推广项目(2018-S-2);; “西部青年学者”B类人才培养计划(2017年)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