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2020-03-25分类号:F301.24;X171

【作者】陈琼  张镱锂  刘峰贵  周强  汪生珍  成艺  郭蓉  支泽民  许寰戈  
【部门】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摘要】黄河流域河源区是国家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保护优先的践行区。本文梳理了近40年来对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和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相对稳定,草地面积占绝对优势。2000年是土地利用及其效应变化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之前,草地、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用地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土壤侵蚀等效应加剧。2000年之后,生态用地增加,植被指数增加,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变,碳汇功能增强。②生态工程实施和气候变化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及其效应极具复杂性。整体上土地退化面积有所减少,程度趋缓,草畜基本实现平衡。东部河湟谷地耕地面积减少,集约度提高,种植结构逐步优化;但局部恶化的态势依旧严峻,土壤侵蚀尤其高寒地带的冻融侵蚀加剧。建议应加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生态保育区溢出价值与自然资产的评估研究,为黄河流域河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黄河流域河源区  土地利用变化  影响  社会经济  生态优先  生态效应
【基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6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606900);;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XDA20040200)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