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大亚湾珊瑚礁生态系统简化食物网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2020-03-24分类号:S931.1

【作者】朱文涛  秦传新  马鸿梅  席世改  左涛  潘莞倪  黎小国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渔业资源环境大鹏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牧场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摘要】为了阐明大亚湾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大亚湾珊瑚礁区样品的δ~(13)C和δ~(15)N值,计算主要消费者营养级并绘制连续营养谱,构建了大亚湾珊瑚礁的营养结构。结果显示,大亚湾珊瑚礁生态系统食物网 δ~(13)C值范围为-23.22‰~ -10.76‰,平均值为(-16.47±2.89)‰;δ~(15)N 值的范围为4.32‰~15.82‰,平均值为(11.46 ± 2.37)‰。各潜在食源和消费者的碳、氮同位素比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δ~(15)N 值的计算显示大亚湾珊瑚礁区主要生物种类的营养级范围是1.70~3.64,其中腹足类、双壳类和鱼类的营养级分别为1.84~2.68、1.70~2.49、2.45~3.64。大型底栖动物的碳氮同位素比值在季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利用SIBER模型计算了6个量化指标,平均营养级多样性(CD)在各季节变化较小,摄食来源多样性水平(CR)、营养级长度(NR)、生态空间利用程度 (SEAc)均在春季最高;种聚集度密度参数(MNND)和物种聚集度均匀度参数(SDNND)均在冬季最低。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有机物对大亚湾珊瑚礁食物网的贡献各不相同,其中浮游植物和藻类是大亚湾珊瑚礁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和驱动食物网的重要碳源。部分消费者摄食共同的饵料生物,存在生态位重叠现象。各消费者类群具有不同的营养位置,头足类的平均营养级最高,其次是鱼类、双壳类,主要与其食性相关。大亚湾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呈现两端营养级生物种类少、中间层次种类较多的营养层次分布。大亚湾珊瑚礁底栖群落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无显著季节性差异,可能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底栖动物的个体大小有关。底栖动物群落总体上具有相对较为稳定的营养多样性水平和食物网,其中在春季种群内营养层级差别较大、竞争较激烈,在冬季的群落营养冗余性最高。
【关键词】珊瑚礁生态系统  食物网  稳定同位素  大亚湾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专项(2018YFD0900905);;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7YB04,2020SY01)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