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五种植被覆盖下红壤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特征

2020-03-18分类号:S154.3

【作者】黎烨  雷少楠  程志强  张婷  金玲月  舒琳  林春梅  赵珂  田宝玉  
【部门】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逆境响应与代谢调控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摘要】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方法探究了5种植被[艾草(Artemisia argyi)、一年蓬(Erigeron annuu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飞扬草(Euphorbia hirta)]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变形杆菌(37.8%±2.1%)、酸杆菌门(17.7%±3.8%)和拟杆菌门(16.5%±6.15%)为此片红壤的主要优势菌群.植被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在门水平,鬼针草土样中的拟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一年蓬土样中的放线菌门相对富集;在目水平,假单胞菌目和噬纤维菌目分别在艾草土样和鬼针草土样中相对富集.样本共有的OTUs数目约占各个样本OTUs总数的50%,各样品特有的OTUs占比1%~4%.不同植被覆盖下土样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飞扬草土样的物种丰度(Chao1=2 388)和多样性指数(H′=9.508)略高于其它样品,艾草土样的物种丰度(Chao1=2 154)和多样性指数最低(H′=8.964).PCoA与OTU聚类分析显示,鬼针草土样与飞扬草土样的群落组成最为相似,马唐土样与前二者差异最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红壤细菌菌群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相对稳定,但不同植被条件会造成土壤中细菌种群在丰度和个别物种上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独特的物种特征.
【关键词】红壤  土壤微生物  宏基因组学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125);;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J01625);; 福建师范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394078)
【所属期刊栏目】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