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错记录附随失信惩戒的泛化及校正
2020-03-17分类号:D64;D922.1;D924
【部门】西南政法大学
【摘要】受到长久以来"社会文明建设迟缓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压力,大量关于"社会道德"的重建要求涌向了尚处于"探索阶段"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巨大的舆论压力使得"失信惩戒"对于底线的划定开始由此下探,表现为将"失德"不加以区分地作为失信的浅层形式,将"犯罪"不加以区分地作为失信的深层表现。面对失信惩戒的"泛化"趋势,必须通过校正社会信用体系的评价基点,才能建立起类型化、关联化、立体化的罪错记录评价机制。只有充分吸收各地立法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摒弃以"行为"为核心的传统评价模式,转而构建以罪错行为为评价素材的"人格"评价模式,才能实现由"信用建设"到"诚信建设"再到"社会文明建设"的三级跳转和层次推进。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 罪错记录 失信惩戒 附随效果
【基金】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罚退出机制的价值确立与实践运行研究”(17XFX009)
【所属期刊栏目】征信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