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民族文化观照下的生态伦理观调适与启示——以岜沙苗族为例
2020-03-16分类号:B82-058
【部门】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摘要】各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互中,凝炼出了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存之道。这些生存智慧与惯习浸润在他们的器物、精神与制度文化中,支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与审美情趣,进而成为各民族地区古朴深厚的生态伦理文化,岜沙苗族文化中传统的器物格局、农耕文化、礼仪习俗、禁忌民约等充分展示了其所秉持的和谐共生生态观、用之有度消费观、代际公平责任观等,为当代人们反思现代社会生态伦理提供了价值观照。重构生态伦理应实现由"关爱自然"之伦理立场向"敬畏自然"之伦理立场、"竞生发展"之思维模式向"共生发展"之生存智慧、"消费主义"之生活方式向"生态主义"之生活方式的转变。当然,于各民族伦理文化而言,学习借鉴者需择善而从,唯此方能引领民族地区发展"促其行而规其道"。
【关键词】民族文化 生态伦理观 岜沙苗族 共生智慧 民俗民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互联网+”汉字字源学习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华夏民族认同研究(2017JJD190003)阶段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