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长三角邮政空间的演化——兼论长三角基层市场网络
2020-03-15分类号:K26;F616
【部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要】近代邮政史料以往多为邮政史志编纂者所用而未得到经济史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利用近代邮政事务年报、邮政局所汇编、邮政舆图三类史料梳理长江三角洲三省一市近代邮政行业的发展脉络,并从邮区划分、邮政点等级、邮路类型及邮路里程几个方面复原近代长三角邮政空间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发现近代长三角邮政行业的演化体现了邮权由分歧走向统一的过程。就近代国营邮政而言,长三角地区在邮政点数量、业务量及邮区收支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在区域内部,江浙沪两省一市邮政点的等级与所在地的行政等级相对吻合,而安徽省则出现明显的不一致,体现出经济重心与行政中心的背离。长三角核心区(即江南地区)不论在邮政点密度抑或邮路类型上都体现出强烈的区域一致性及与周边地区的明显差异。此外,从邮政点的选择、邮政业务的类型与规模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发现邮政网络与市场网络的密切关系,邮政网络的复原也为近代江南基层市场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发现近代江南地区邮政网络与基层市场网络重合度较高,并体现出极强的地域特征。
【关键词】长三角 邮政空间 基层市场 邮政史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近代长三角城郭都市空间转型研究”(批准号:2018BLS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中国贸易网络的研究——以旧海关源汇数据为中心的分析(1873—1942)”(批准号:13YJC770051);; 用友公益基金会2018年资助项目“近代中国邮政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