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假木质素沉积及对纤维素酶解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0-03-15分类号:TQ353

【作者】沙如意  张沙沙  余瞻  赵福权  蔡成岗  肖竹钱  毛建卫  
【部门】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浙江省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与生态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为提高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转化率,提升纤维素酶的水解效率和可发酵性糖产量,降低纤维素酶的使用量和生物质转化成本,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进行预处理十分必要;然而,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间的天然屏障限制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组分的酶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预处理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目前更多采用质量分数小于4%的稀酸法(如盐酸、硫酸和硝酸等,120~210℃)、高温热水法、蒸汽爆破法和液相水热法等,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木质素或大部分半纤维素的溶解和去除有利于提高纤维素酶的可及性。木质素对纤维素酶解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预处理降低木质素含量有利于提高纤维素酶解效率。木质纤维经稀酸或高温热水等预处理后,Klason木质素相对含量反而会增加。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素液滴可能以假木质素形式沉积于纤维素表面,使其比天然木质素更加抑制纤维素酶解。本研究首先概述生物质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素液滴和假木质素的形成过程,提出假木质素产生的可能机制,并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综述;然后阐述木质素液滴和假木质素对木质纤维酶解的影响;最后总结假木质素形成的调控策略。假木质素的形成过程属于非均相反应过程,受传质扩散(分子水平)和流动(宏观统计水平)的影响,可从介尺度行为研究假木质素的形成机制,同时建立相关模型和理论实现其科学的定量描述和定向调控,这不仅有利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炼制工艺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跨学科科学规模的形成。
【关键词】木质纤维  假木质素  纤维素酶  生物质
【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5C02031);; 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015GA700079);;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省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与生态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6REWB32);; 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资源与发酵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IMRFT20180206);; 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9JL10)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