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近海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隐蔽伪装色的比较
2020-03-15分类号:S917.4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了探明近海不同生态类型鱼类隐蔽伪装色的差异,研究了6种中上层鱼类和5种底层鱼类的隐蔽伪装色,结果表明:无论近海中上层鱼类(包括大甲鲹Megalaspis cordyla、斑■Hemiramphus far、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还是近海底层鱼类(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斑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单角革鲀Aluterus monocero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均为背部多腹部少,差异显著;相比近海底层鱼类,近海中上层鱼类背腹部体色差异更加明显,中上层鱼类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差异更大;虹彩细胞在背腹部皮肤中都存在,而近海底层鱼类的腹部主要为虹彩细胞;红色素细胞在近海底层鱼类中很少存在,但在中上层鱼类中较多。上述结果显示,鱼类背部体色的深浅主要与皮肤中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的数量有关,腹部体色的形成主要与虹彩细胞的多少有关。
【关键词】隐蔽伪装色 近海中上层鱼类 近海底层鱼类 体色 色素细胞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2546)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