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鱼体和耳石形态的东海两种鲐属鱼类判别分析

2020-03-15分类号:S917.4

【作者】韩霈武  陈新军  方舟  张衡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摘要】为了有效区分东海两种鲐属鱼类,根据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东海所采集的鲐属鱼类(Scomber spp.)样本,利用框架测量法与傅立叶分析分别对鱼体外形和耳石形态进行分析,框架测量法共测量26个可量性状,并利用平均值与t检验对两种鲐属鱼类形态差异进行初步比较,然后对两种鲐属鱼类耳石进行傅立叶分析,模拟耳石形态,最后利用判别分析进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在26个可量性状中有25个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基于框架测量法的判别分析结果表明,26个可量性状中的4个进入了逐步判别分析中,总判别正确率为86.70%;耳石的傅立叶分析中,基于77个傅立叶系数,选出7个系数进入逐步判别分析中,总判别正确率为90.20%。总体而言,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均表明日本鲭(S.japonicus)与澳洲鲐(S.australasicus)差异明显,同时傅立叶分析法对耳石的判别分析比框架测量法在判别正确率上有所提升,也说明耳石傅立叶分析可以更好地用于鱼类种类判别。
【关键词】鲐属  框架网络  耳石  傅立叶分析  逐步判别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SFC41476129);;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A1-2006-00-301109)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