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恢复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及污染评价

2020-03-15分类号:X825;X53

【作者】李海兴  孙晓新  满秀玲  王清波  李东  胡艳玲  
【部门】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  盘锦市绿色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为探究退耕还湿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危害的影响。【方法】取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豆田、不同退耕年限的杂草草甸或湿地和天然臌囊苔草—小叶章沼泽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利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三江自然保护区退耕湿地恢复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Pb,其次是Cu,而Zn、Mn和Cr的影响很小。随土壤深度增加,Cu、Pb、Zn、Mn和Cr含量呈波动变化。Cu和Pb含量在退耕还湿11年之前,在0~1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而在退耕还湿11年之后,在40~5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其他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变化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退耕恢复期间,土壤Cu、Pb、Zn与Cr含量随退耕时间先增加后减少,但Zn含量增加与减少未达到显著程度(P> 0.05)。而退耕样地土壤Mn含量从恢复第1年开始就显著低于大豆田(P 0.05)。随着退耕年限增加,生态系统潜在生态风险危害逐渐降低。
【关键词】三江平原  退耕还湿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044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572016CA03)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