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熟人社会:工业型村庄社会结构新形态
2020-03-10分类号:C912.82
【部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工业化、城市化形塑了人口流动的方向,这使得我国东部乡村与中西部乡村的社会性质产生了巨大分化。在工业化与人口大量流入的背景下,东部地区村庄逐步成为土客杂居的工业型村庄,"类熟人社会"成为工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学界既有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揭示了作为人口流出地的中西部农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而"类熟人社会"与其相对应,形成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互补性解释。在东部地区工业型村庄中,通过原生型社会关系与建构型社会关系,人们的"熟悉"感开始建立,但最终却形成了"熟而不亲"的类团体格局。类熟人社会的形成,有赖于人们在流动社会里,通过"区隔化"和"聚类化"的策略,在保障生存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计的维持。过日子的区域差异,也使得各群体之间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融合。
【关键词】类熟人社会 无主体熟人社会 工业型村庄 社会转型 乡村社会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JZD030)
【所属期刊栏目】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