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呼伦贝尔植被蒸散发时空变化研究

2020-03-09分类号:Q945

【作者】张翔  朱晓昱  沈贝贝  包玉海  海全胜  辛晓平  
【部门】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摘要】[目的]蒸散发是影响陆地和大气系统能量交换过程的关键因素,也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MODIS MOD16A2和MOD13A1产品数据,并结合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的气象数据,估算了2008—2017年呼伦贝尔植被的蒸散发量,并在年度和季节两个时间尺度开展了植被蒸散发时空变化分析。[方法]运用变异系数和Mann-Kendall检验法,研究2008—2017年呼伦贝尔地区年际和季节蒸散发时空变化趋势。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呼伦贝尔地区季节尺度的蒸散发与NDVI、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008—2017年呼伦贝尔地区蒸散发呈上升趋势,蒸散发值较大的月份为3月、8月和11月,蒸散发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变异系数的空间分布较均匀,平均变异系数为0.38,变异系数变化幅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北部,CV值均在1~2.65。CV变化幅度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中部和南部,CV值在0.41~0.84。从年际变化趋势来看,2013年为一个蒸散发突变年;根据呼伦贝尔月份变异系数的计算,从1—12月变异系数幅度变化较大,说明呼伦贝尔ET变异剧烈。呼伦贝尔月份平均CV值是1,草原区的CV平均值是0.96,森林区的CV平均值是1.04,农区的CV平均值0.97。植被蒸散发与气象要素关系分析表明:蒸散发与气温、水汽压、NDVI、降水、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2008—2017年呼伦贝尔地区蒸散发总体呈上升趋势,从整个季节变化来看,蒸散发起伏变化趋势明显,波动变化较大。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总体表现为呼伦贝尔南部的蒸散发大于北部。蒸散发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多年的低值出现在5月。不同区划类型平均蒸散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原区>农区>森林区,全区的蒸散发变化趋势与农区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正相关性强度依次为气温>水汽压>NDVI>降水>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
【关键词】蒸散发  MOD16A2  变化趋势  气象要素  NDVI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2016YFC0500608);;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项目“蒙古国退化草地遥感监测与修复技术应用示范”(2017YFE0109100);; 中俄蒙国际经济走廊地理环境本底与格局考察“蒙古国基础地理要素与土地利用/覆盖调查”(2017FY101301-4);;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呼伦贝尔草原蒸散发时空变化研究”(CXJJS18102)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