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创造还是价值攫取:美国企业股东治理模式的困境与启示
2020-03-09分类号:F279.712;F279.2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摘要】美国现行企业治理模式失灵是其经济难以真正复苏的主要原因之一。外部大股东介入公司运营非但没有带来理想中的效率提升,反而干扰了管理层的正常决策,加重了对劳动者的盘剥。金融资本家大肆攫取公司资源,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股东治理模式误解了股东与经理人的经济关系,高估了股东投资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错把股东视为唯一的风险投资者与关键的创新推动者。此外在分析时所采用的同质化抽象处理也不利于普通股东。股东至上的观念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倾向于大股东的利润分配方案根植于以交换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不能据此来指导企业经营。我国下阶段的公司改革需要以适合我国国情的、专注于提升企业生产创新能力的新型公司治理理论为指导。
【关键词】企业创新 股东治理模式 股东至上 新古典经济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外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4ZDB122)的支持
【所属期刊栏目】政治经济学评论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