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内女外:农村“留守丈夫”的生成原因、类型与后果——基于晋南符册村的调查
2020-03-05分类号:C913.1;D422.64
【部门】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留守丈夫"的身影在学术界长期缺场。本文晋南符册村的案例研究试图呈现当前农村"留守丈夫"的留守类型和家庭处境,并揭示其背后的生成机制和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夫妻外出还是留守的问题,取决于农村市场化进程中家庭生计两性分工的比较优势及其家庭发展模式。农村"留守丈夫"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夫守妇出",这一家庭发展模式建立在"市场——家庭——个体"三个维度互动的基础上,由此可以将"留守丈夫"群体类型学分为城市市场挤压型、故乡生计吸纳型与家庭发展周期型。强势面具下的"留守丈夫"受到故土情怀、子女教育、家庭养老的慰藉和羁绊,而长期夫妇分离极易引发婚姻破裂和亲子关系失衡。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出现一股农村"留守丈夫"家庭的亚文化,而对当前中国农村留守问题的学术审视需要回归到"家庭"的整体性视野,从中寻找中国社会活力的微观基础。
【关键词】“留守丈夫” 留守人口 两性分工 男内女外 家庭发展
【基金】江西师范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 2019年江西师范大学第二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自然村理事会的实践路径与自治能力研究”;; 2019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自然村理事会的实践机制与自治能力研究》(编号:19SH15)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村观察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