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两种体色瓯江彩鲤黑色素形成比较

2020-03-05分类号:S917.4

【作者】余陆伟  曹思雨  王军  王成辉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为了解瓯江彩鲤黑色图案的形成过程和黑色素合成重要基因mitfa(microphthalmia transcription factor a)在该过程的作用,进而探究瓯江彩鲤黑色图案形成的分子机制,本研究观察了 “大花” 和 “全红” 两种体色瓯江彩鲤受精后24、36、48h和出膜后1、2、3、5、10和15d共9个时期黑色素细胞发育特征和黑色素形成过程,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itfa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在水温21~25 ℃条件下,“大花”中黑色素最早在受精后36 h出现于眼睛。孵化后3d,黑色素开始在胚体上出现;孵化后5~15d,黑色素细胞逐渐在头部、腹部、尾部集中出现和增加;而“全红”除眼睛外其他部位均未观察到黑色素。原位杂交结果表明,mitfa基因在“大花”中有黑色素分布位置出现明显杂交信号,孵化后5~10d黑色素明显增加,mitfa基因杂交信号也增加;同时,mitfa基因“全红”体色的胚体无黑色素分布位置也能观察到明显的杂交信号。
【关键词】瓯江彩鲤  色素  mitfa  整胚原位杂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2521);;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5391900800);;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桂科AA17204095-7)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