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鲈源杀鱼爱德华菌耐药谱及毒力相关性分析
2020-03-05分类号:S943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健康养殖创新研究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摘要】从广东省珠海市养殖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体内分离得到96株爱德华菌属(Edwardsiella spp.),经gyrB基因鉴定出87株杀鱼爱德华菌(E. piscicida)。耐药谱分析显示,杀鱼爱德华菌对利福平(98.85%)、麦迪霉素(96.55%)、红霉素(95.40%)、青霉素(68.96%)、磺胺异恶唑(58.62%)、复方新诺明(28.73%)、阿莫西林(21.83%)、庆大霉素(13.79%)、新霉素(10.34%)、呋喃唑酮(3.45%)、诺氟沙星(2.29%)、氯霉素(2.29%)、多西环素(2.29%)、土霉素(1.15%)、氟苯尼考(1.14%)、恩诺沙星(0%)耐药。杀鱼爱德华菌共有32种耐药谱型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指数为0.423。斑马鱼致死率结果发现,杀鱼爱德华菌是一株中高毒力菌株;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揭示,杀鱼爱德华菌毒力与庆大霉素抗性呈正相关(P<0.05),与恩诺沙星、氟苯尼考(P<0.05)和土霉素抗性(P<0.01)呈负相关。综上所述,花鲈源杀鱼爱德华菌为高毒、多重耐药的菌种,其毒力与耐药性多呈现负相关,推测是由于细菌因获得外源DNA而产生额外的生物成本所致。
【关键词】花鲈 杀鱼爱德华菌 耐药性 毒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0241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A030310695);;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9QN33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8ZD0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