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对小叶蝉亚科昆虫种类的分子鉴定

2020-02-28分类号:Q969

【作者】高娅蓉  熊康宁  袁周伟  苑晓伟  谭超  陈晓晓  宋月华  
【部门】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目的】为更进一步研究小叶蝉亚科昆虫分子鉴定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以小叶蝉亚科:叉脉叶蝉族Dikraneurini、小叶蝉族Typhlocybini、小绿叶蝉族Empoascini、斑叶蝉族Erythroneurini、眼小叶蝉族Alebrini昆虫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22种叶蝉测定分析线粒体COI基因646 bp碱基序列,运用Kimura 2-parameter模型分析叶蝉物种间的遗传距离,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准确鉴定小叶蝉亚科昆虫种类的可行性。【结果】变异位点512个,保守位点134个,简约信息位点415个,自裔位点97个。所有位点中A、G、C和T碱基含量分别为27.6%、15.5%、15.3%和41.6%;A+T含量较高,为69.2%,明显高于G+C含量,A+T碱基偏嗜,符合昆虫线粒体基因碱基组成的基本特征。该段序列没有饱和,可以得到准确的进化分析。同物种间和不同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5~0.044和0.024~0.291,平均为0.358。基于COI基因序列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NJ树)显示,同一物种聚为同一小支,分支自展值均为100%:近缘种能聚集在一起,且置信度很高(≥97%)。【结论】昆虫COI序列能够区分不同物种,COI基因片段的DNA条形码进行小叶蝉亚科昆虫分类鉴定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小叶蝉亚科  DNA条形码  线粒体COI基因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树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招标计划项目“梵净山斑叶蝉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关系”[黔科合KY字(2015)357];; 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贵州省熊康宁喀斯特环境研究生导师工作室”[黔教研合GZS字(2016)04];; 贵州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泰小叶蝉亚科物种多样性、DNA条形码及生物地理学研究”[黔科合基础(2018)1411]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